第753章
随着布料展开又收起来,三百匹布料只有两三匹有轻微的污渍,这很难说是踹匠的问题还是店主保存的问题。
于是在官员和衙役的注视下,包头苦着脸跟这些踹匠们结算了工钱。这些踹匠喜极而泣,逢人就说还是有说理的地方的,大街上更是鞭炮齐鸣,整个苏州都热闹了起来。
十一阿哥回来跟海棠说:“姐,民心向背实在是太简单了,吃饱穿暖,公平公正,这就是他们所求啊!”
民众有最朴素的是非善恶观念,然而这包头的名声坏了,踹匠们要求他退押金,日后不给他干活了。
当下民风淳朴,这事儿一出,很多人经过这家店门前都吐口吐沫,这家店的包头赶紧带着老婆孩子回乡下去避一避。
之后也没人去关注这个引起这件事的包头了,京城的官员在苏州的大街上张贴纸张,认字地给大家读出来,这是一部规范匠人与店主雇佣关系的新律法,涉及店主,匠人,行会。各行各业都有行会,这些行会有中介的职能,还有讨薪的性质。这新法规定了三方的责任和义务,如今广而告之,半个月内,如是有不懂的,不满的,认为不合适的,去衙门和刑部官员讨论,如果没有人讨论,这就是日后雇佣关系的规矩了,一切按照规矩办事!
一时间整个苏州都在讨论这部新法,街头巷尾谈论这个的人很多,也有那胆子大的去和官员说某处不合理的。
在大家讨论的时候,工部的官员开始带着苏州当地的匠人干活做新机器,海棠让自己在江南的门人寻找开阔有水流的地方,决定成立一家新的商行用来引导当地纺织业。
这家新商行的织工一般是从三织造那里收罗来的,商行属于半公半私的性质,生产出来的成品给九阿哥和十阿哥供货。
海棠的要求是:“这机器不仅能生产棉麻丝葛,还要能生产毛呢。这批人熟练之后,我要让他们带出来来一批能生产呢子的徒弟,到时候送到察哈尔等地。北方有很多很多的羊!就会有很多很多的毛呢!”
让中原的百姓能买得起羊毛毯子和毛呢,让中原百姓在冬天农闲的时候参与做工,做工有一份收入,杜绝每到冬天去讨饭的行为,把草原彻底和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