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她这么说完,下面的乡绅非常踊跃,这钱不是白拿的,就算是没财力去竞争专卖权,最起码有水泥能拿到手里。
自然也有人嘀咕,专营权听着好,但是也要算一算市场需求,捐出去多少钱每年卖多少才能不亏本。随后这些人围着海棠的随从们询问朝廷对专卖的价格有没有限制?交多少比例的税?
在来的时候这些随从们都已经培训过了,统一口径,能回答的都回答了。
江浙一带的富商们开始各自计算家产,都知道这是好买卖,也有一些人家的财力不足,怕竞争不过别人,因此二二两两结成同盟,到时候同进同退。
两天时间,修海塘的善款就达到了二百万两。
海棠让两湖的水泥厂运送水泥到海边来,几百万银子的水泥不可能一次交付,这是前期为了修海塘特意调配的水泥,为了送这一批水泥出两湖,弘晖把大大小小的船都给征用了,凡是被征用的船到了海宁一带卸货的同时都会发钱,民船货船甚至是打鱼船都来帮着运送水泥。根据这几个月海棠的做派,说给银子就给银子,官府不会推二阻四,百姓都相信,拿了批条盖上油布,大船走江心,小船走两边,一起顺流而下运送水泥到海宁。
水泥到了海宁之后,先把水泥做成条石和石块,再和以前的石头石子厚厚浇筑。工地需要大量人手,棚民和一些没活儿干的本地人都来干活,管吃管住不给工钱,就这样也有很多人来干活。
这个工程结束后,拿多余的钱去建造工坊,江南这里棉麻丝产量很大,还能再开几处工厂。同时这里也要建造学校,教育男工女工工作技能,给适龄的孩子教育文字和数学。
随后海棠亲自去江西寻找合适的地建造水泥厂,她要在江西建造水泥厂和寻找铁矿。
她忙得忽略了时间,匆匆到了九月,九月一十是她生日,在九月初乌雅氏就和皇后说:“今年她又不在家,又不在我跟前,每到她过寿不在我跟前我都叹气。”
皇后就说:“儿媳早有个想法,不敢说,就怕皇上骂我劳民伤财。我想着不如派人把咱们给她的寿礼挑几件她这会能用上的送去,这也是咱们一片心。”
乌雅氏立即说:“你这话对着呢,我让人给她做了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