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人物,应该是个性情豪放张牙舞爪的乖张暴戾之人。
没曾想想到杜月笙本人却是一袭长衫,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着实让章太炎刮目相看。
杜月笙见章太炎生活拮据,便在临走前留下000块大洋作为见面礼。
000块不仅解决了章太炎的困难,而且还资助了章太炎的生活。
章太炎非常感动,自然投桃报李,建议杜月笙改名杜镛,号月笙。
此语出之《周礼?太司乐疏》:“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杜月笙的名字也正是由此而来。
后来章太炎还帮杜月笙考察并撰写家谱,杜月笙也长期对章太炎进行经济资助,二人由此深交。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政治活动家杨度、、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章士钊、上海警备司令杨虎、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电影明星阮玲玉等政界和文化艺术界的名人也都是杜月笙公馆的座上宾。
杜本人更是先后迎娶京剧名伶姚玉兰和孟小冬为妻。
值得一提的是,杜月笙于191年修建了“杜家祠堂”,落成典礼当天仪仗队达到了5000多人。
仪仗队由各国租界部队组成,送匾额和派代表参加公祭仪式的有张学良、吴铁城、孔祥熙、何应钦,徐世昌、宋子文、曹锟、段祺瑞、蒋介石。
蒋介石送的是“孝思不匮”,班禅活佛的则为“慎终追远”。
杜家祠堂的落成典礼被上海报界称为“天下第一堂会”。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分别从各地赶来。
杨小楼、马连良、周信芳、金少山及李万春等57位名伶,连场献艺。
典礼进行了天,每次开饭1000桌左右,每天要开四五次。
最后一天的压轴戏是四大名旦合演的《五花洞》,同时宴请万余名宾客,用八人一桌的八仙桌,摆了100多桌酒席;这是整个民国历史中京剧名角聚集的最齐的一次。
杜月笙不禁广结人脉,还积极涉足工商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