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丫鬟升职记 第136节
抛开别的不谈,如果干娘来了,日子也会有趣一些。她有很多事情想要与人交谈,但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如果干娘能来,再好不过了。
*
九月初,新书院里里外外完工,竹清请三位先生为新书院起个名字,以及提几副字画,挂在书院里面。
最终定下“晖桐”二字,晖桐书院。
竹清教人去为晖桐书院打匾额,又让牛大福通知为书院做工的班子,预备着来书院熟悉熟悉。
九月初六,是个大吉的日子。竹清请了林县令、李老先生、隋老先生、白老先生还有英山伯观礼。
匾额上的红布被竹清与林县令共同揭下来,露出四个大字,随后,震天响的鞭炮从街角一直燃到书院门口,噼里啪啦,甚是热闹。
被林县令邀请来的官员以及地方豪绅不停的讲着好话,一箩筐往外吐,不带重复的,听得人心潮澎湃。
待鞭炮燃尽,竹清与林县令将厨房提前做好的饼派发给观礼的人,像附近村子里的村□□清则是多给几个。这种饼子是用白面和成的,上面写着“吉祥”“如意”“平安”“康健”“顺利”等好词。
“山长,撒铜板了。”夏衣与秋衣领着晖桐书院的婆子娘子们出来,个个手上都捧着一个小木托盘,上边放着堆成小山的铜板。
竹清抓起一把就往外面丢,百姓们抢得厉害,但是因着有竹清找来的五大三粗的护院,倒是没有人敢推搡。
热闹过后,赶趟来这儿的百姓还没有走,得益于大阳县的文风盛行,百姓们对于这种与读书相关的事都会多几分耐心。可巧听见这是一家面对穷苦孩子的书院,就有卖瓜的王婆子猜测道:“怕不是与那个文德书院一样,咱们读书没有那麽贵,那些甚麽文甚麽宝的,可以便宜点。”
“文房四宝。”一个老爹插嘴。
“对对对,就是喊这个。”王婆子是个碎嘴子,见有人捧哏,立马又说道:“我家隔壁的二娘的姐姐的姑姑的孙子,就是在文德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