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一个就是让读书人们自己往宜州城跑。
“公子哥儿不缺,但都不是读书的。这样的氛围下,哪怕我们办了平民书院,那些孩子也很大可能不来书院读书。”莫知州说,说白了就是没有那个读书气息,上层喜好享乐,不可避免的就会影响到下层。
“等等,那些贫家子没有银钱,有免费书院也不来读书麽?”萧扶风询问,再如何也不能跟钱过不去罢?
“宜州风气这样,那些贫家子也不愿意在这儿读书,但凡有些资质的,都认了老师,去了外头。还有那些平民百姓,害怕孩子染上了享乐的嗜好,变得好花银子,也不愿意让孩子来。”莫知州大吐苦水,“下官可是谨遵皇命,在宜州城内传播了陛下的圣意,奈何百姓们完全不配合,都觉得在宜州读书,会害了他们的孩子。”
“两位大人有所不知,前几年就出了这样的一桩事,一个贫家子,因着家里没有银钱加之人不机灵,没认个老师,只能留在宜州城内上书院。一上就坏事了,他被富家子弟带去了花船上顽,享受过后开始以各种借口向家里要钱,就为了去花船上威风,之后要不到银子,还去借钱,后面还不上别人报了官……”莫知州摇摇头,“此事闹得挺大,宜州城百姓都听闻了。所以在知道能不要银钱就上书院,他们也是不愿意。就怕孩子见识了外面的风光,受不住,也变成那样。”
“除了这事,还有一个就是有个小娘子因家中贫困,出来找活计,被骗走了。上了花船当了花娘,家里人找到时都不敢相认,就怕丢了一家子的脸面。让他们送女孩来读书,他们也怕被人哄骗,亦或者直接掳走,女孩子们反抗不得。”
想要让孩子成才,又不舍得孩子变得面目全非,两相选择之下,只能把孩子绑在身边了。
“两位大人,宜州的情况与别处不同,咱们还要另外想法子,起码让百姓们不抵触书院。”宜州的书院那可真是没个好名声,说起来都是泪,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竹清兀自沉思,视线又落在那高高翘起的花旗子上,上边写着两个字:诗船。诗船通身气派,财气袭面。既然宜州有财气,何不借一借“财”的名头,吸引百姓们的注意力?
“我的想法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