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扶风感慨,在过去三十年,牛肉还是定量的,因为耕牛很重要,可是随着利于农田发展的发明越来越多,耕牛就被解放了,商人们琢磨到商机,最后出现了一种肉牛,从小牛变成可供宰杀的大牛不过几个月,而且肉多肉质鲜美。如今连平民百姓也能时常买到牛肉,可见生活的滋润。
“当然,不然我们这麽努力是为了甚麽?”竹清说道,一处变化会引起连锁反应,从农机、水车开始,改变就一点一滴地渗入到各个方面。再加上大文不断的对外扩张,经济繁荣,有市场有需求,商人们有利可图,自然积极。
锅子上来了,是方方正正的铜锅,四个格子,其中两个是红红的油辣锅,上头飘满了辣椒,红的青的都有。另外一个是番茄锅,最后一个是翻滚鸡块的鸡汤清锅。
浓郁的香味扑鼻,竹清下了最喜欢吃的牛肉与五花肉,萧扶风倒酒,又与竹清一杯干了,感叹道:“不枉人生此行。”
“我们小酌就好,等下闹肚子。”竹清说,肠胃脆弱,然而嘴馋。
如今的季节其实并不适合吃锅子,两人吃得满头大汗,又咕嘟咕嘟灌酒,实在是畅快。
到最后,萧扶风诗兴大发,又作了两首诗,非常符合今夜的心情,竹清夸赞道:“妙极妙极,我要写下来。”
她打算把游历的经历写下来,过后刊印出来,就叫《美食记》,以她的视角记录各州各县的风土人情。
竹清提笔就写,萧扶风又连连开口作诗,一时间雅间内的气氛热烈得不行。到最后,两人醉得不成样子,是被仆人扶回去的。
翌日清晨,竹清又与萧扶风跑去第二家店,这是一家南边的茶楼,店内摆放了好些山水画,以及几首诗词歌赋。
“小笼包、汤包、凤爪、干烧……”萧扶风一连点了好几种,又说道:“要一壶雨前龙井,不必冲泡,我们自己来。”
竹清把自带的茶具摆放好,随后等着泡茶。
一壶茶,几样点心,她们两个便在店里坐了一个早上,笑看民生百态,走街串巷的货郎、沿街叫卖的小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