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两年的时光匆匆过去,这两年清歌和家里的书信从未断过,五兄文采并不出众,可武学方面的天赋并不输于凌不疑,家中曾来信五兄自请去西北打仗了,从小到大清歌喂过五个兄长不少丹药,不求有多大出息,至少保命没什么问题。
在这两年里,庄子上的作物都是由贴了衷心符的心腹看管,田地里有各类杂交瓜果蔬菜四时品种,甚至还有亩产上千石的新品种土豆和红薯,还有有许多从空间引进的胡椒西红柿等舶来品。
这个时代的人大多数都是吃麦饭和青稞并各类豆制品,可食用的菜式不多,所以平民百姓家都是靠天吃饭,稍有不慎一个天灾人祸将覆灭城镇,甚至引起民愤,动摇国本。
民以食为天,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精神食粮要求不高,能填饱肚子已是不易,所以能亩产千石的土豆和红薯是清歌培养的重中之重。
只要将这些普及那收获的功德该有多少,清歌想想就更有动力了。
思及此清歌传信给何将军让其给文帝上了一道折子,言及冯翊郡有宝物献上,何将军是当朝骁骑将军,拥兵数十万位高权重,又深得皇上信任,也不怕护不住这重宝。
因着这份信件的重要性,传信使八百里加急,骇的文帝差点以为冯翊郡打起来了,手里的茶都差点没端稳。
待文帝看完书信后整个人“蹭”的蹦了起来,激动的比划了许久却说不出话来。
一旁的越妃正在伴驾,看着这场面睨了文帝一眼,道:“陛下,没仗打难道不是好事吗?怎的如此慌张?”。
文帝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只是这声线还颤抖着,一听就知道文帝有多么激动。
“阿姮,你是不知道啊,这这这,唉呀,朕说不清楚,你自己看”。
在越妃看折子的时候文帝还紧紧的盯着越妃的表情,满意的看到越妃的脸色从一开始的好奇变成了跟自己一样的激动,越妃果然大喜过望。
“陛下,骁骑将军何勇一向忠心,他亲笔写的折子想必不会有错”。
文帝的情绪稍微平复了许多:“是啊,朕要立刻下旨给何勇,要这得宝之人来京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