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智多谋。”
随着人潮,两人走进岱舆,当即被一入眼的景致惊得合不拢嘴。
只见一座座朱红衡门下游人车马如川,千灯万阁,香火绵绵。五步便立一琉璃砖砌的神像,赤箭花簇沓于檐上,如一片烧红的火海。
至于底下的正店脚店、彩楼欢门,更是挤挤插插,聚作一堆。横匾、挂匾、招子鳞次栉比,拼贴得五色斑斓,远望过去,如一件镂金铺翠的水田衣。巷道里都是黑压压的人头,沸粥般涌动着。耳畔喧声震天,叫卖声、议价声、曲声汇作一张大网,将他们兜头拢住。
方惊愚不禁惊叹道:“这儿比蓬莱更繁华!”
蓬莱是帝都,照理讲应是五山中里最花天锦地的一处,可若是与眼前的岱舆相较,简直不比其十一。楚狂却打量着街巷,目光里有着别样的晦暗,不言不语。
两人走到一处庙宇前,那庙香客不绝,山门两侧立那罗延、密迹金刚,回廊壁上彩绘持戟普眼观音、执棒白财神,用上好的香樟木造像,四下里光亮亮,金碧辉煌。方惊愚见了,心想:这地儿和蓬莱的金山寺真像,只是更喧噪些。
庙中天王殿里放几只跪垫,香客们络绎不绝,上前叩拜、投香油钱,跪在那儿,像一排排胖馒头。殿里供天王像、韦驮天,只是这塑像却不似蓬莱里的神像一般,头光不像火一般发散,倒似一滩漫开的黑泥;肉髻也不圆整,大多被一顶大雨帽盖着,上绣桃纹。方惊愚见了,心中又纳闷:这装束和那伙“大源道”刺客好像!
奇事不仅这一件,在庙中走动片刻,方惊愚便发觉藻井、斗拱上绘镌的皆是雍和大仙,是一只黄身赤喙的大九脚鱼,只是长六七只赤目,手爪软塌塌,似烂泥。叩拜的人口里念念有词:
“事天事地,敬奉大仙,愿大仙赐我谷实,佑我平安。”
又有人敬献脯酒,用木条穿一只烤好的幼€€,供奉神像前:“望大仙护持岱舆晏然,利泽仙山……”
香客们虔心礼敬,瞑目默祷,殿里人头攒动,无一立锥之地。方惊愚转头,悄声对楚狂道:“这儿的人竟信奉‘大源道’。”
楚狂点头,也轻声道:“那日遭你逼供的那伙刺客也说过,‘大源道’乃三仙山圣教。其教义便是‘仙山之外有桃源’,也不知他们向往的‘桃源’是何处?”
二人顺着回廊走过去,一路彩绘鲜丽,石青、朱€€、金箔交杂,勾勒出一个浮翠流丹的世界。壁上画一群人航渡溟海,去往远方。然而此画尽头是一片绿窗朱户、玉殿花城,画的是岱舆的景致。方惊愚见了,若有所思道:“原来他们心目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