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里,熊岩停了下来,喝了口茶,给毛笔蘸了蘸墨水。
“二十七亿石的粮食总产量,意味着即使未来某一年发生了全国规模的天灾,导致全天下绝收的超级天灾,也不是完全无法解决的问题。”
“从数学上讲,大明朝缺的从来都不是粮食,而是合理的分配方式!理论上讲,只要有一个足够强力的朝廷,只要这个朝廷有足够强大的执行能力,有深入每一个乡、每一个村的强大行政能力,那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天灾,都无所畏惧!”
“就像墨翟道友所在的关中,天启七年之时,关中大旱,这是一场遍布整个关中之地,前所未有的超级大旱。若是没有墨翟道友,那关中之地肯定是饿殍遍野,估计此刻都已经有人造反了。”
“然而,由于墨翟道友的存在,整个关中之地的水利工程都被他改造了一遍,虽然仍旧比不上江南,但在整个北方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所以,哪怕面临这种超级旱灾,导致关中许多地方绝收,但整个关中之地的平均亩产,仍然有一石之多!”
“大旱发生之时,墨翟道友带着华山弟子,整个关中的救灾。不仅仅解决天灾的问题,墨翟道友还杀死了六位知府、三十七位县令,三百五十八个乡长,上千位村长!”
“墨翟道友所过之处,可谓是人头滚滚!然而,正是他的大杀特杀,才使得关中之地的官吏保持了高效、廉洁。你可以说墨翟道有杀性太大,眼里不把官吏当人看,但从最终结果来看,正是墨翟道友的举动,才保证了偌大的关中之地,竟然只饿死病死累死了数百人,前后数月时光,一次造反都没有发生过!”
写到这里,熊岩的脑海中就出现了大明朝其他地方的官僚现状。皇权不下县,地方乡绅自治,士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官员贪婪,小吏残酷……
“我曾经亲自走访调查过大约六百三十二位底层农民,调查结果如下:自耕农(有自家土地、农具),每年的收入是七三分,土地之中七成收成归自己,三成归朝廷、小吏、官员。佃户三七分,三成归自己,七成归老爷(土地主人)、朝廷、小吏、官员。”
“绝大多数的底层农民,他们每年吃的食物都是极其稀少的。农忙之时,他们才舍得一天两顿干饭。其余时间,往往是一天两顿稀饭。一些特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