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运筹帷幄
庆亲王一愣,兴许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皇帝会如此说,之前虽然大权旁落于慈禧手中,但他却未为自己争取过。此次为了挽救江河日下的中国,却如此直白而又坚定的要求争取权柄。
“皇上,此事您应当好好和太后商量。”庆亲王说。
“不用商量,我已表态。”他坚决的说,庆亲王为难的张了张嘴,却知道他的执拗,一旦决定了什么必然是个着急的行动派,他只好过了片刻说:“此事……臣会尽力协调好。”
作为老臣,处事圆滑变通的庆亲王在两宫的协调下,让光绪逐渐开始多了一些调配事权,他开始为戊戌变法做准备。
顶着众多亲贵大臣不满的压力从明面上就公开否定了守旧派那套“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理论,将慈禧那边甲午战争时极力劝和逼迫他签署条约的大臣以各种理由裁撤出军机处,并将支持新思想和他最信任的臣子安插进中枢机构。
“孙毓汶年事已高,为体恤他为国效命多年,特许他回去休假,传朕令下去,命徐桐来兼署兵部尚书一职!”以体恤旧臣之名让孙毓汶无话可说,顺便还削去了他的军权。
相较以前年少不谙世事的他如今运筹帷幄间却越来越有帝王心术。
“特许户部尚书翁同龢,礼部尚书李鸿藻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他的谕旨一挥而下。
他明白军机处只是决策部门,而总理衙门才是真正的执行部门,为了更好的控制总理衙门,才特意将翁同龢安排进去,并颁布各种发展工商业的诏令,办起了学校。
在对维新派人才求贤若渴的同时,翁同龢趁机向他举荐康有为。
“最近,康有为他们在兴办强学会,虽然到处宣扬维新思想,却受到了阻挠,?守旧派杨崇伊弹劾强学会植党营私,专门贩卖西学书籍,因而被查禁。眼看万国公报改为了中外纪闻却都一并被禁。”翁同龢向他禀报称:“皇上,宣扬新法之事还是举步维艰。”
光绪叹了一口气说:“?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太多,豪杰之士少。”
“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