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处,看到不少推着小木车的人进进出出,木车上都是些瓜果菜蔬和猪羊精肉方子,险险让人以为这不是做木材生意的铺子,而是吃食酒肆铺子。
路上听那账房先生说米氏木材铺的东家预备办宴席,果真不假,只是不知是因何举办宴席?
井边洗衣的仆妇似是看出了她眼中的疑惑,自来熟的与她招招手道:“小娘子看着面生。”
惠娘背着竹筐走近说道:“听说府上正在置办宴席,在找精巧的面果子摆盘。”
仆妇了然,知道惠娘是做什么来了,她见惠娘穿着朴素,不禁摇头叹道:“东家有并宗之喜,有心办的体面些,咱们永宁县虽然也有不少糕点铺子,可做出来的果子品相太过粗糙,并不符合东家的心意。”
并宗在大齐腹地不算常见,但在西陲边地可是再正常不过了,西陲人丁寥落,除了旱疫之灾外还有兵燹之祸,寒门小户绝嗣的人家多了去了,便是丰裕之家也难免因为各种情况绝嗣,西陲人口流动大,近些年来又有朝廷不断迁民开边,有些将要绝嗣的人家便仔细扫听着,碰到合适的丁男便过继过来,承祀香火。
讲究些的人家,祖上传下族谱来,记录着族支的迁徙与来龙去脉,打个比方说,熙州有户姓刘的人家快绝嗣了,但这户人家是二百年前从扬州搬来的,若遇着扬州来的迁民里有姓刘的,而且双方都有过继意愿的,就可以并到熙州刘家来,此为并宗之喜,至于真的是不是有什么血缘关系?那有什么重要的呢,即便有,二百年的光阴也早把这点子血脉稀薄了。
当然还有家里不缺子嗣的,并宗是为了推人出去服役等等,不一而足。
惠娘听得米家的仆妇这样说,显然以为自己手艺粗糙,不堪给米家供应点心,她抿了抿唇,笑道:“这样的好事儿,我原本是不敢想的,只是府上的账房先生说可以一试,这才跟了来等候消息。”
仆妇敲衣的手一顿,抬头问道:“可是姓张?”
惠娘点了点头。
张账房平生最大的特点不是账算的有多好,而是他馋,他巨馋无比,堪称永宁县一老饕,这人不仅馋,嘴巴还特别挑剔,若问他铺里的陈年旧账,他可能一时想不起来,若问他永宁县城哪家哪家的吃食地道,他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