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 如何?”
“兴庆地力贫瘠,远不如江南富庶。”
谢宣继续问道:“那么请问诸位,兴庆的百姓与齐地的百姓相比,谁多谁寡?”
“显而易见,自然是齐地的百姓多。”
谢宣道:“所以,派使臣去汴京吊唁,这需要争论吗?兴庆是得自立,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时机未到。”他顿了顿又道,“如今之际,我们与汴京的关系越暧昧不清,就在兴庆这块土地上越混得开。”
“还请闻大人明示。ῳ*Ɩ ”有人请教道。
“若我们此时自立,将与西秦、兀目、大齐三家为敌,兴庆也将成为四战之地,兴庆军勇猛,斗得过西秦,斗得过羌人,但斗得过西秦、兀目、大齐三家的联军吗?斗得过西秦、兀目、大齐三家的车轮战术吗?”谢宣缓缓开口说道,“相反,如果我们此时不自立,保持现状,几方势力除了西秦和兀目,谁和谁也联合不起来,兴庆府这边要安全的多,我们要高筑墙,广积粮,自立的事先缓一缓。”
众臣心中虽然叹服,但蒋先义迟疑道:“据汴京那边传过来的消息,景元帝驾崩与我们得手新安城有关,若我们此次贸然遣使去汴京,恐怕会凶多吉少。若出现此等状况,请问闻大人该如何应对?”
“臣自请出使汴京。”薛云疏出列说道,“倒也不惧汴京那边玩阴的。”
谢宣摆了摆手,笑道:“宝历年间,苏州刺史白乐天写过这样一首诗寄给一位高僧,诗曰:‘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齐帝虽然昏聩糊涂,但朝中还有听得懂人话的重臣,若谁有意要刁难我兴庆使臣,只管将这首诗背给他听,他不懂的话,必失贤与天下人。况且如今齐室内忧外患重重,不会如此轻举妄动。”
“善,既如此,那我们就派人去。只是要带什么礼呢?”蒋先义问道。
“这好办,景元帝生前很得意我们纪州的甜杏,这次不妨就捎上两筐给他做祭礼,另外再带些牛羊牢牲、绫罗绸缎也就差不多了。”薛云疏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