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的前台,打开了那只有记录和查找功能的电脑,开始了一周一次的复盘。
宝元二年,11月3日。
很奇怪,按照历史的正常走向,韩琦应该已经到京城了,也没来过蜀中,难道是我的蝴蝶导致了这件事情的疏漏?
应该不会,或许是明清时候的史书,记载的宋朝的事情有些错漏?害,不让直接看宋朝历史,真的有点考验我的记忆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了。
今天依旧没有找到苏轼一家,难道是说,苏轼的老家不是蜀中县的?只是蜀中这么个大的地方?
苏洵的字究竟是什么,好耳熟啊,但是想不起来了,再看点明清历史看看有没有能搜刮出来的新信息吧。
好不容易见到了韩琦,该怎么组织语言呢。
【不要!和!西夏!议和!】
害,还是当上徒弟,对老师的影响更大,说不定到时候就会听我的了。
希望能有转机。
又洋洋洒洒写了一些苏家酒楼和青云书社的事情,苏景先开始记录家里人的健康和日常情况。
一整个操心了国事又操心家事的状态,把想要记的都记了下来,到了学习的时间。
从电脑前站起身,映入眼帘的是标标准准的图书馆布局,分类模式不是简单的从A-Z的书名排列,而是很认真地进行了区块划分。
文学、政治、经济、军事、生物……
不仅如此,还有最低准入年龄的限制呢,军事栏的最低准入是14岁,所以哪怕苏景先自己接触过烟花爆竹,也是没有解锁这里的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