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衣服穿得规规矩矩的,头上还带了一个儒生都会带的小方巾,整个人看着就是端方小君子。
手上拎着一个可爱的布袋子,这个袋子是现代常有的帆布袋的形式,小孩子挎着看起来简便轻松,有不少人已经看上了这个东西,知道苏家开青云书社的,甚至在想苏家会不会上新款了。
苏景先挎着帆布包,自认为自己的带货效果一绝,他昂首阔步,走到自己师父面前,睁着一双可爱圆润的大眼睛看着韩琦。
韩琦先给苏景先整理了一下小小的头巾,正好了衣冠之后,带着徒弟洗手。
洗手的地方也有讲究,讲究的自然不是大宋的,而是苏景先。
这天庆观依山而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北宋时期就已经有了竹管引水的方法,苏景先虽然不知道苏轼就是自己的弟弟,但是知道苏轼之后还改良过呢。
不过苏轼的改良是将竹管做成了瓦筒管道,主要解决的是竹管容易堵塞的问题。
苏景先则是加了简单的过滤装置,和一个水龙头,龙头这个最早是十六世纪出现,国内要到清朝了。
苏景先自然也没有折腾出来龙形,和书社常用的工匠联合,做了竹制的螺母、螺丝这些,给水加了阀门,现在也在大众面前展现。
“听说这也是苏家的这位小神童制作出来的!”
这能自由开关放水,看起来也远比用木塞子堵住要优雅,这种看着就精巧的设计,也在这些要么有钱要么风雅的观众里面受到了追捧。
有些人原先和县令一样,对这苏景先的“聪明”有点理解不能,但是先就能理解了。
这苏景先如果不是真的这么聪明,苏家人在说的时候,脸上的神色也不会这么自然。
洗完手,这“盥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