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粮食,食盐,布匹,那都算是硬通货。
所以即使换个方式发军饷,那倒也不会被人拒绝。
甚至这种东西有时候比钱还要有用一些。
所以按照平均两石的水准每年收两成田租,并且还免除其他口赋算赋,这种玩法是真的会失败。
当然,邓容他们也知道当时杨家军可以提供更加高产的粮食。
只是在他们商人的本性里面,天生就觉得还是要多收一点赋税,保证更多的盈余,这才是最稳妥的方法。
所以他们当初其实是建议免除口赋,少收一点算赋。
这样杨家军已经免除了苛捐杂税和大部分劳役,其实已经让人很轻松了。
但杨秋自己算了一笔账,按照平均7石的水准,这不算未来开垦出的荒田。
就按照每户五十亩地来算,当然以前很多人没有这么多田地,可是如今加上授田,其实平均下来差不多了。
所以平均每亩地七石,这一年的田租直接变成了二百八十多万石左右,比八十万石的基础上翻了几倍。
等到更多的荒田开垦出来,再加上新加入的五万多冀州黄巾军,这数据还要继续往上增加。
所以粮食自给自足现在是没问题的,但这样就收不上钱币,这才是当初众人犹豫的原因,只收粮食怎么运转这个体系?
其实,这只是邓容邓广他们姐弟俩的固有思维作祟而已。
事实上,杨家军控制了盐矿铁矿茶叶,这几大挣钱的行业全部都专营了。
在雁门郡的豪强不是死亡就是逃出去之后,这个空白的市场已经完全让杨家军占据了。
所以收少量的田租,保证体系运转,而杨家军售卖的各种东西,直接促进这群有多余的粮食的人可以把粮食卖到市场上。
然后可以购买铁制农具、布匹,食盐,肉类等物品。
如此,这个经济市场就能活起来,如果农户们每年不止没有剩余,还要倒欠一笔贷款,那整个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