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将军之问,吾也无法解答。”
这一刻,荀彧无奈地回答了杨秋的质问。
无论是现实当中观察到的小民景象,还是上古先贤说的各种道理。
都没有说过,即使君子贤人治理天下之后,小民依然吃不饱该怎么办?
他们士子追求的只能是吏治清明,君主有德,那样的世道好像已经是最好的世道了。
“昔日我家曾有田二十亩,天时顺遂之时,一年可得粮食约四十石。
然田租之后,仅剩三十六石,时有强征,又需孝敬里正乡老。算赋口赋一缴,我等小民已无力饱腹暖身,故多有农户丢弃婴儿。
汝等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曾否议及此事之解?”
“或许应开垦荒田,修渠引水,提高耕作之术,如杨家军之所为。闻将军已使一亩之地出粮七石,是否为此道?”
倒是引导到了她想要说的方向,于是杨秋问道。
“当然需借百工之力,提耕作之术,扩粮食之产,驯化高产之种。然有一问,种植粮食皆需水,何故有些粮食作物更能抗旱?
又有何法可驯化出更抗旱之种?何故有些土壤肥力较高,有些则否?这肥力究竟是何物?
仅凭经验总结,此道并不能使粮食生产大增。若不能明其根源,技术何以进步?”
荀彧闻此言,面露疑惑。
“将军此言,令我困惑。能否再明言一二?”
莫非这就是杨家军能提高粮食的原因?在杨家军这里见到的东西,很多都能让荀彧耳目一新,所以他也想听一听杨秋的见解。
“若仅论粮食,君恐怕均经验不足,我换一种说法,君或许便能明了。
若父母身材高大,子女亦多身材高大,然亦有两矮小之人生出高大之子,这似乎并非固定之规。
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五官相似,皆有诸多异同,此乃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然有人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