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的话,以后也会有无数的后患。
所以东汉朝堂上的大臣们在此事上也是纠结得反反复复,有时候在讨论放弃,有时候又觉得放弃了之后洛阳会很危险。
有时候说要安抚羌人,有时候又突然决定赶尽杀绝。
正是这种犹豫不决,反反复复的政策,这才导致两边的争端持续了一百多年。
如今杨秋占据并州北部,不可能以后只管中原的土地,西边的土地你不去管,他们就可能会入侵。
所以荀谌也想知道杨秋对凉州未来的规划。
“孔叔呢,你是怎么想的?”
关于战略规划这种问题,杨秋也想知道,汉朝这些土著们是怎么想的?
虽然她有自己的想法,但总得将大家的想法和原因搞清楚。
“凉州的战略位置很重要,但若是提前打下来,恐怕会拖垮我们昭国,建议采取世祖的想法,先占领中原腹地,以后再西进。”
两个人倒是没有目光短浅,决定要放弃凉州,只是都觉得凉州太难搞了,提前打下来,到时候只会陷入和羌人无穷无尽的内斗当中。
所以最好效仿刘秀的做法,先定中原,最后在西进。
其实这种想法也不能说有大问题,对于此时的人来说,这种战略已经实际损失最小的方法了。
但杨秋另有想法,西域诸国可是非常重要的,不只是需要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更重要的是。
从凉州再往西北方向前进,那可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这种地方能放弃吗?当然是不能的。
而经济价值可以有其他方法,到时候杨秋自然能在这西边种经济作物,比如说棉花,但那得是控制之后再做的事情。
至少杨秋不会让西边成为负资产,于是她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诸位知道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吗?”
要按照历史上的记录,后面的人不断往西部前进,一直都没能搞清楚真正的源头在哪里,反而记载了多次错误的地址。
&ems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