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最终就看谁更胜一筹,谁便能在下一次主动发起攻击。
因此,送完瓜的杨秋便不再关注刘宏和大臣之间的明争暗斗,毕竟还有得谈,她当下更专注于内政之事。
好不容易获得这段稳定发展的时机,得抓紧发展民生。
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
要将目前所掌控的土地牢牢把控住,并且把经济发展起来,修路之事势在必行。
其实此前在马邑县也修了一些道路,并且运用了简单的三合土。
至少牛车和马车在上面行驶极为平稳,即便雨天也不会变得坑坑洼洼,毕竟这三合土是能够凝固成型的。
但如今所拥有的土地已扩大至好几个郡,其他地方的道路仍是泥土路,一遇雨天就满是泥泞,根本不适宜货车在上面通行。
在这种状况下,又怎能将经济发展好呢?
所以杨秋年初之时就吩咐下面的人开始扩建工坊,务必量产三合土,以便开展大规模的工程。
倒不是杨秋没有水泥配方,毕竟买来的书籍中就有,只是在现实中需要考虑成本问题。
制作水泥的技术要求更高,成本也更为昂贵。
等日后技术提升、人才增多、经济更为富足之时,再去搞这个倒也可行。
但当下想要大面积修路、提高产量,还是只能采用古代人发明的三合土。
这种材料的粘性其实非常强,后来古代的众多建筑,包括长城都采用了三合土的配方。
而三合土有好几种配方,目前杨秋采用的是在并州能够量产的那种,即石灰、粘土、细砂,如此便能大规模地开展修路工程。
搞这类工程需要众多人力,所以杨秋先是征调了一半的兵卒参与修路。
另外也征召了一批民夫,待秋收结束之后前来修路。
当然,民夫一般都是在自己家乡附近参与修路,杨家军这边会提供伙食以及工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