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今古文经之争,所以对于传承这件事情,蔡先生觉得最为重要的是什么?是让儒家永远立于朝堂之上,还是有无数的书籍能够让天下人流传?”
在汉朝,又或者是上下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传承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甚至这种事情在某些时候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
就如同到现在都还没有平息的今古文经之争,两边的人为这件事情争斗了数百年,那可谓是你死我活。
毕竟道统之争,向来就是有我没他。
蔡邕其实对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都有所了解,但他相对更倾向于古文经学。
毕竟今文经学喜欢结合阴阳五行、谶纬之学,还常常喜欢微言大义,蔡邕着实不赞同今文经学这种治学的态度。
而两边争了这么多年,原因就是因为当年的传承没有做好。
说起来这件事情还跟秦始皇有些关系,焚书坑儒这件事情确实是对他的污蔑,但他当年也确实坑杀了一些方士,烧毁了一些书籍。
只是后来儒家喜欢装可怜,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位置上,好像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
但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当中,再加上数年的战乱,确实有很多书籍遗失在了时间的长河之中。
所以今文经学就这样诞生了,当时很多儒生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然后用隶书的方式记录了下来,这便是今文经。
至于古文经,据说当时有一批典籍藏在了孔子旧宅的墙壁之中,后来被人找了出来,还有一些是在民间征集而来的。
这其中有没有政治运作现在已难以说清,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虽然存在利益之争,但其实也是因为传承出现了问题。
所以杨秋的这一发问,蔡邕自然理解了杨秋的言下之意。
只有将书籍传遍于天下,让知识传播在越来越广的人群当中,文明的传承才不会出现问题,这似乎很有道理,简直让人无法辩驳。
可是这件事情的危害究竟有多大?这位女将军到底是否清楚?
杨家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