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就是刺探百官秘密的地方。
这种地方肯定不会受到官吏的欢迎,要万一做的事情牵扯利益太大,那更是可能遭受各种报复刺杀。
而蔡文姬依然选择了这一个机会,那是因为她也想掌握权力。
若是错过这次机会,未来昭国的有才之人越来越多,那时候就可能要从乡间小吏做起,熬个十几二十年才有可能步入朝堂中心。
蔡文姬很清楚这一个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她早就已经做好了承受风险的准备。
因此,当杨秋把这段话以及黄巢的故事说完之后,蔡邕似乎也理解了女儿的执着。
他本来就是知道女儿那边劝说不成,这才来杨秋这边抱怨。
而现在,蔡邕被劝服了。
若是只图安稳,那又何必步入官场?
他女儿的志向如此远大,他不过只是因为年纪大了,犯了年纪大的人通病,只求安稳,
“请大王见谅,吾今日实乃冲动之举,此事文姬并不知晓,乃吾自作主张。
忆吾年轻之时,亦是不顾危险,向天子进谏,后流放至并州,方收徒孟举与文远。
人人皆有年少之时,文姬尚年轻,吾又怎能限制其未来?
岂能让她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竟因父亲那可笑之求,而毁了其原本光明未来?是吾错矣。”
蔡邕这样的人,原本就在情感上比较随性,杨秋倒也没多计较,而是笑着问起了最初的问题。
“那么蔡公可还愿意考虑参与修建规划长安?吾欲修建一座崭新长安,比马邑县要大许多许多。
一座都城建设需考虑方方面面,蔡公愿意加入否?吾保证,长安修建好之后,我会修建专门的文史馆,以供蔡公修史。
这大汉几百年历史,还是应由你们这些当代之人好好记录下来,传承后世。”
蔡邕一开始就心动了,现在就更没有任何意见,不过他心中还是有个槽点忍不住想要说出来。
“大王,昭国虽已占据长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