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从董卓开始乱政之后,长安三辅地区,包括南阳,荆州,豫州等地区,其实有很多人在这段时期举家搬迁到了益州这个地方。
这群人团结在一起,然后聚拢在刘焉身边组成了东州兵,最后又成为了东州派。
过去益州发生过的几次小型叛乱,最后都是靠东州兵压制,这才维持住了刘焉的统治。
然而这种平静只是表面,尤其是当刘焉去世,继承人开始争夺之后,益州的本地士族豪右就没办法再忍耐了。
毕竟,长眼睛的人都知道,刘范这个长子身边聚拢的人依然是东州派系,以后肯定还要继续欺压他们这些益州本地人。
所以益州本土势力就利用这个机会闹内乱,他们转头支持起了刘焉的幼子刘璋。
至于刘焉的三子,因为已经过世,所以最后就形成了两派斗争。
看起来是兄弟之间的内斗,其实根本原因是是东州派和益州本土派的利益之斗。
当然,这个过程之中少不了左慈在其中煽风点火。
“公达,高祖当初建立大汉,功业非凡,光武帝又重建大汉,使天下重归安宁。此二位先皇,实乃天纵之才,仁德布于四海,雄略定鼎江山。
古之帝王,若有大功于天下者,后世当以礼祭之。高祖与光武帝,功高盖世,泽被苍生,吾等后人岂能不尊?
其陵寝当妥加修缮,且派人长护,以表对二位先皇之尊崇。”
说起来,西汉皇帝的陵寝都在昭国这边呢,刘秀的陵墓暂时管不了,但可以先宣传一下。
荀攸显然立即明白了杨秋的意思,这是要拉拢天下人了。
刘姓子孙天下到处都是,现在正是可以利用的时候。
很快,荀攸就告别杨秋,然后单独赴会去见了庞轩一面。
这种做法彻底让庞轩放下心来,毕竟人家都敢单人前来,他还有什么好怕的?
原本就觉得自己没办法抵抗昭国的进攻,如今有了台阶可以投降,再加上荀攸保证会和自己兄长庞羲再次商谈,庞轩就彻底放下心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