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
大家是又当军阀又当商人。
当然,没人会亲自下场经营商贾之事,但是当地的商队最后都会投靠他们。
在一些利润交换之后,大家就都是一个利益集团了。
所以在这样扭曲的经商环境下,关东诸侯过去几年不是没有派人来昭国学习。
哪怕他们没有窃取到机密,也知道昭国如今的商贾繁荣是因为重视工匠,鼓励经商。
这世上没人是傻子,所以大家也都进行了类似的政策发展自家经济。
不是要多培养工匠吗?那就跟着学呀,不是要鼓励商队吗,那就暂且废掉一些对商人的束缚。
但是过去几年效果却不大,看起来有些许进展,但跟昭国相比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好多人还没想清楚原因。
当时郭嘉还好奇问过,关东之地毕竟家底富裕,人才极多,这样模仿几年会不会赶超?
当时杨秋一笑,然后直接带着郭嘉去了几个秘密工坊里面,然后让郭嘉亲眼见到了工坊的统一流水线。
这个流水线不只是说大家分工合作,而是在统一了度量衡之后,流水线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根据统一的数据来进行工作的。
毕竟这年头的工匠讲究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大家用的度量衡其实并不一致,做出来的东西有时候比较唯心。
就像每个地方收赋税用的东西,为了多收点税,实际上都会动手脚。
统一度量衡这种事情虽然明面上成功了,但实际上大家私底下就在动手脚,而很多工匠用的工具,那都是自己的唯心数据,不是统一的度量衡。
这也是关东之地就算窃取了昭国的图纸之后,也不能马上模仿成功的原因,因为昭国这边的度量衡是严格的统一标准。
在工厂这种地方,稍有误差,带来的影响是差距巨大的。
而昭国在每个环节要求工匠用上了统一的度量衡,每次实验就进行了严格的数据记录,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反查每一个环节的数据。
工匠执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