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名士,既有秉持今文经学的,也有钻研古文经学的,由此可见大王在经学这一方面颇为宽容。
过去几日,我特地查看了昭国过去几年科举考试的题目,发现其中既有今文经学的见解,也有古文经学的观点。
大王这是要推动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相互融合吗?”
此言一出,杨秋忍不住笑了一声,终于说到正题了。
“庞公以为,今文经古文经之争是为了什么呢?”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争的就是谁成为官学,谁拥有权柄,谁有解释权。
在这个过程当中,学习不同经学的家族也被牵涉到其中,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斗。
有些话杨秋也没有明说,因为她不是专业人士,但是套路都是一回事儿。
庞德公叹息。
荆州的世家大族投降,不止意味着接受昭国的统治,还意味着方方面面的改变。
除了田亩赋税制度的改变,官吏选拔制度的改变,甚至还意味着各大家族家学的改变。
因为很可能以前学的就没有用了,这都不叫镇痛了,这叫翻天覆地。
所以庞德公过来,其实也是想要为子孙后代找到一条明路。
“荆州之地距关中甚远。往昔这些年,虽说商贸往来频繁,然经学交流却相去甚远。
倘若荆州子弟日后参与科举,恐难与关中之地的学子相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