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十行地将她整理出的‘番棒子种植前景和计划书’飞快看完。
胤禛呼吸比刚才青动的时候还要急促,迫不及待追上耿舒宁的目光。
“高产耐旱好伺候,且不需要休耕?亩产能达三四百斤?”
耿舒宁知道胤禛重视这个,先放下刚才差点被他撅下去的脾气,耐心解释。
“这其实也叫休耕啦,只是算……轮作休耕?”
耿舒宁回忆着上辈子的知识,温声给胤禛解释。
她的方案里,一部分是老梁氏的经验,她老人家勤快,种完了一季玉米,爱种些青菜什么的养地。
三年下来,玉米的产量比开始的一百多斤几乎翻了倍,这就是地力增强了。
但耿舒宁知道,南北两地的农田情况不一样,养地方式也不能一概而论。
前景部分是她根据上辈子给农科院做研讨会的时候,记得的内容写出来的。
她记得有教授说过,种植萝卜或者大豆等绿肥作物,就可以肥田。
如此一来,田地不用种一季空一季,更不会因为连番耕作产量越来越低。
这种轮作休耕的方法,好像是二十一世纪才系统提出来,广为人知的,现在还得慢慢尝试。
可后世玉米产量能高达六百到九百公斤,在这里两百公斤总是能有的吧?
胤禛还没做皇帝的时候,闲暇时候也会去庄子上种地,思忖如何提高粮食产量。
他对地里的事儿比耿舒宁知道得还多。
如今土地最肥沃的地方,种植小麦或者水稻,亩产也不过两百斤左右,还要休耕,否则经年累月农田总会变成荒地。
若是这番棒子真能叫亩产翻倍,还不用休耕,能养活多少吃不起饭的老百姓,胤禛想想都激动。
老爷子若知道了,别说斥责耿舒宁,赐她个郡主爵位都有可能。
他看着得意等着自己夸奖的小狐狸,一时间竟不知道是该先叫人过来讨论,还是先将她揉进身体里。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