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在等着我的回答一样。可是我连他刚刚说的问题都不知道具体意思,怎么能回答得出来呢?每一次我都低下头去视而不见,真的很心虚啊!觉得自己错付了他的一腔热心一样。”
简家南非常有共情,“特别是我有一门课的老师是一位美籍印度人,他讲课的时候一时情急之下总会带上他家乡那边的口音,我听都听得不是很清楚,每一次上完课都一脸懵地收拾书包。而且我还不是一个特例呢,我特地留意了我周围的同学,发现他们也听得不是很清楚,经常在那里叽叽喳喳地想要相互询问,我一看交头接耳的样子就知道他们也根本就听不明白嘛!”
一位老大哥非常有感触地说:“是啊是啊,你们刚刚说的这些话我刚来的时候就已经经历了个遍了,非常有感触。谁能想到在国内辛辛苦苦花了大价格去学的英语班,来了这边却根本就派不上用场呢。顶多在餐厅点餐的时候说上几个字而已!”
简家南虚心向这位老大哥请教:“那么黄哥,我看你现在过来一年多的时间了,英语说的也挺流利的,日常交际往来更加没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诀窍吗?”
现在跟简家南一起吃饭的人同样是国内过来交换学习的人,至于她为什么能遇到这么多人呢,大家都是在唐人街的一家华人互助会里面认识的,说是每一个过来美国这边学习或者生活的华人都可以在这里寻求帮助,就算你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你加入这个大家庭也会获得第一手的资料,非常便捷。
简家南和单季青当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国家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开始,就跟美国一起相互开放留学通道。从这一年开始,两国之间的交际往来越来越多,也有更多的中国学生去到美国留学。
这位老大哥的情况比较特殊一点,他算是1978年国家刚刚开放出国留学这条通道的时候就来到美国的第一批人了,他当时候已经不是在校大学生了,却依然以优秀积极分子的身份拿到了这个名额。
这位老大哥出国之前在管理局工作,但具体是哪个管理局你要问他他就不肯再透露更多了。
简家南只知道这
&e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