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的不容让人拒绝,“村口向东的那座紫山庙,里面拜的人,我想知道她原是哪家的先人。”
这句话的潜台词便是已然知晓紫山就是青苔村人。
闻言,唐荣全的脸色再度变得难看了起来:“都是些妇道人家听信谗言后瞎拜的,根本就无迹可寻。”
为了提高自己话的真实度,唐荣全还将声音提高了些,抖着花白的胡子在那颇有一些气急败坏的样子,道:“到底有没有过这个人也都是不清不楚的,只是听了几句传说小姐便如此逼问,莫说是没有这个人了,就算是有这个人,可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我又上哪里去给小姐寻她是谁家的先人?”
乍一听着他说的似乎也有几分道理,毕竟看起来宋卿卿等人所知的所有有关紫山的传说全是听旁人说来的,并无真凭实据,唐荣全身为青苔村村长,而今已年过六旬,他若是一口咬定没这号人物宋卿卿似乎也并不能如何。
从旁的地方调查取证再盘问,这套流程走完下来没个十天半个月办不完,唐荣全不傻,此前便观宋卿卿与尘晚周车劳顿,赶着上京——既是要赶路,那样怎么可能会把时间花在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上。
他的如意小算盘在心里打得啪啪响,但却没有料到今日自己遇上的是两个硬茬:一个面冷心硬,一个面软心更硬。
这不,他的话刚刚一说完尘晚便道:“村志,交来。”
唐荣全张口就想说没有。
所谓村志其实就是类似于县志之类的书籍,上梁国以文定国,共十二州六十余县,县下村落几何,为方便管理,前朝时期便规定各州各县各村每年按时编制当地志传,朝廷虽不会检查,但传统久了,各郡县也习惯了,是以常自发编撰书籍。
唐荣全是个读书人,且从他言谈举止上来看他十分满意于自己是个读书人的身份,这种人最为喜欢在意表面功夫,是以,旁的村落不敢肯定,但青苔村必然会有地方志传。
按着唐荣全张口闭口便是“子曰”,“知乎者也”的说话风格来看,地方自传编制的或许还挺详细。
唐荣全今年年过六旬,紫山故事发生在二三十年前,而那个时候唐荣全正值盛年,没道理不知道。
&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