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也是花了大力气涂画了一整本笔记才弄懂,可惜村长是个半文盲,写的东西太乱太潦草,对他们来说一样如读天书。
古南明的文字……也算是江安语的第二大母语了。就在大家拼拼凑凑查手机字典觉得一时半刻拿它没法的时候,她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面不改色的做起了翻译:
羊皮中记录着,真鲛人死,死后尸变化尸鲛,甚是可惜。南明历1596年,用祭炼的法阵与人融合,失败,再抓东海鱼怪融合,又失败,反复多次融合。南明历1691年遂大成,培育出新鲛人,新鲛人以人为食,**繁殖,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新鲛人不如真鲛人,鲛油制作方法剥其皮肉去骨去头熬制,佐以茯苓、白芷、香叶、泽兰……三天成油,蜡花水沸之以冷蜡灌之,遂有淡淡清香。
新鲛烛无用,人久闻之可类鲛,皮肤滑腻,寿命延长。用之寡淡,弃之可惜。
1800年,仿鲛烛造人油烛,可变万化。
1810年,人油烛无趣,以天平衡之,夺得真理。有趣。
无趣,不写了。
羊皮卷上写的像是某个人的日记,大概是这么个意思。这个记录的不知何许人也,记录时间竟横跨两百多年。
而且听村长说,这个“人”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