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顺产内容都整理成册印刷出去。”
王绾迟疑道:“陛下,就这么都公布出去,真的好吗?”
一般而言,珍贵的书籍是不流通的,特别是孤本,而书籍代表的正是知识,如这般毫不吝啬的公开出去,谁见了都要称一句大气为民。
毕竟那些世家贵族有钱人,基本上都是把书藏起来,自己人不用也不会轻易给别人看,要不怎么叫藏书。
如这般知识,虽然只是教导民众学习养猪的,但写在报纸上让小吏读给黔首听,让他们学习也太过大方了。
同时这种知识的刊登,也会让报纸为读书人不耻,抵制,毕竟读书人大多是斯文人,即便写的不是风花雪月,那也是国家大事,这种不是母猪顺产生孩子就是怎么给猪阉割让它们变得好吃的事,在他们眼里就是污秽之物,是可以被攻讦的点。
偏偏这报纸上都是字,黔首们看不懂,他们不会去买,只会凑官吏的朗读听免费的,而看得懂的又抵制,可想而知之后会是怎样的入不敷出。
入不敷出就会难以维持,难以维持就会被其他人挤占市场,其他人挤占市场他们开拓的市场就会被其他人摘了桃子。
嬴政却不担心这些,他本来也不是给现在这批读书人看的,他是准备给以后的读书人看的。
现在的读书人,要么是秦朝的忠实臣民,要么就是六国原本的支持者,世家子弟,六国贵族与王室。
民间真要说会读书识字的,那很少,而这部分人也跟那群上层人混不到一起去,要说原因自然是因为他们也处在鄙视链底端,在那些人眼里,他们也只比大字不识一个的黔首们好一些。
嬴政想要的是通过学院教学,实验开启民智的政策,让黔首们出更多的有用之人为他统治全球出力,而开启民智后要如何引导他们呢?
除了学院教导,生活里的知识获取也很重要。
比如,一个村子里的人都通过报纸学习了如何养猪,小吏工作做的到位,黔首都知道这是宫里头的皇帝妃子公子公主大臣们呕心沥血为他们编写的知识,就为了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他们不仅有猪养,还有生长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