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我就是要杀鬼
黑龙江地区的义和团运动在6月份发展到最**,但由于寿山、惠丰等坚决执行康凡的建议:在义和团民不影响各地民众日常生活秩序、不对民众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条件下,自行组织的和平活动方式,官府采取安抚、疏导的和缓政策予以遣散。如若发生违规事件,坚决镇压。因此,黑龙江省的义和团运动至始至终都在可控范围内。
后来,京津地区的义和团运动被迅速镇压后,这里的义和团运动也就很快的烟消云散了。所以,俄国借由义和团作乱生事,大规模派兵进驻黑龙江地区的计划就成了泡影,为了发泄不满,随即开始对居住在黑龙江对岸几个俄国城市的大清侨民施加迫害。但出于忌惮居住在大清帝国的本国侨民也会遭致大清军民的报复,所以没有明目张胆地作恶,而是指使一些地痞流氓、化装成平民的军警等来达到政府的这一卑鄙图谋。
所幸受黑龙江地区这几年的良好发展势头所吸引,大多数居住在俄国管辖地域的大清侨民纷纷返回仅有一江之隔的瑷珲辖区定居,在对岸俄国辖区居住的大清侨民已是少数。但即使是少数,也是大清侨民,康凡是不会坐视不管的。
瑷珲辖区一直以来就是广袤的黑龙江边境地区内最主要的经济中心和人口集中地,发展规划展开后,逐渐吸引来了方圆数百甚至上千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和内地的知识份子、商人、技师、手工业者、农民和工人等等,也将原本在俄国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海兰泡城定居的大清侨民中的大部分吸引到了瑷珲城来定居。
海兰泡原名孟家屯,1858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条约》,把黑龙江以北包括海兰泡在内的大片大清帝国领土划入俄国版图,并将海兰泡定为俄国阿穆尔省首府。到19世纪末期,该城人口发展到近4万人,其中大半为大清侨民,主要从事商业、手工业、农业和劳工等职业,经营大中商号的有5百多家。对于这些生活在俄人淫威下的大清侨民们而言,能够回到发展空间更好的自己国家的瑷珲辖区定居是最好不过的事了。所以,短短数月时间,大批侨民过江而去,剩下的那些愚笨的俄人根本无法支撑本地趋于崩溃的经济,所谓的俄国阿穆尔省首府的经济也就名存实亡了。
就象康凡期望的那样,瑷珲辖区的农业建设发展得出奇的好,在瑷珲、嫩江、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