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品和药品外,各种新型的五金、机械、电气和化工产品的出口也强势崛起,销售量连年攀升。但康凡并没打算销售汽车和飞机,一是要优先保证两地内需,二就是出于技术保护目的。因此,只要钱足够用,什么事都好办。
然而,有些事情也不是光用钱就可以解决得了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并不是只有山西想长久占有,其他世界强国也一样想。各个强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本国产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也就是海外殖民地。而大清帝国目前连自己固有的国土都无法有效保护,更别说去开辟海外殖民地了。
因此,对于山西来讲,逐步控制与拥有并加以实质性的保护大清帝国现存的国土与资源,是眼下直至将来最主要的战略目标。大清帝国可以说是当代全球最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最丰饶的原料供给地和最充足的劳动力供应地,只要合理的利用好国内各种资源,山西的发展就会如虎添翼。
康凡感觉这像极了西方列强独特的殖民地体系:山西可以看做是西方列强狭小的本土,而整个大清帝国可以看做是山西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并且这个体系与西方列强利用武力建立起来的殖民地体系不同,因为她同宗同主,尽占天时、地利与人和之利,所以更为安全、稳定且便利。
如此,山西这个新兴的工业体在1900年之后几乎染指了国内所有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对西方列强在大清帝国境内的企业构成实质威胁,为此造成的矛盾和摩擦接连不断。
慈禧太后在这件事上虽然铁心支持山西,但终归不敢过分得罪各国政府,表面上仍只能充当和事佬,置身事外,提倡双方和平协商解决。在这种形势下,山西就以自身数额巨大的资金投入与平等互利的商业行为,更重要的是利用自身优越的地缘政治地位,以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得以从实际上控制了国内各原料产地的生产和销售。而西方列强在大清帝国境内的企业只能仰山西之鼻息行事,以明确的市场价格规规矩矩的购买大清帝国的原料,再不能像以往那样的巧取豪夺了。
因此,大清帝国的原料产地和原料供应商在山西的庇护下得以开展正常的市场经营活动,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比从前舒服多了,如此更加依附于山西。
这样一来,光以国内现有的原料供应来维持山西的工业生产就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