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翻越秦岭,渡过长江,威名重压之下,兵锋未至,南方各省的社会局势立时便得以极大改观!革命运动转入低潮,直至销声匿迹;贪官污吏、土匪恶霸等望风而逃;各西方列强驻军大批撤出南方各省,斗胆留下来的也是龟缩于驻地,不敢擅离半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方各地民众自发的夹道欢迎北宁军队,将他们视为自己最亲的人,其场面之浩大、情绪之热烈自古仅见,民心所向之含义得到最完美的诠释!
逐渐的,南方各省也已象那些北方省份一样,开始陆续向北宁政府靠拢,而他们的经济架构基本上已经全部囊括进了北宁辖区的经济发展体系,执行的是北宁政府制定的行业标准,更是在金融方面被北宁银行所控制,在北宁政府的引导下,中规中矩的释放着自己的能量。只要北宁政府咳嗽一声,他们就得感冒,可谁又想去感冒呢?
此时,在大多数大清国民的心中,北宁政府俨然已取代了原来腐朽、懦弱的大清政府,成为了民众心目中一个新的、理想的大清帝国政府形象:她文明、强盛,就象一位严父,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挚爱和对敌人的冷酷。他用自己的身躯支撑起了一片蓝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一片大地,用自己的拳头捍卫着一个家,一个巨大无比的家!
借此有利时机,北宁政府宣传部在全国展开了对北宁地区的大力宣传,北宁广播电台和《北宁日报》以及北宁出版的各类书籍在全国造成极大影响,并喊出了一个相当致命的口号:同胞们,一起来吧,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
现代理念的法制法规造就了一个清正廉明的北宁政府工作氛围,高效、文明的执法机构和广大警察队伍以及内卫部队共同维护了整个区内社会的长治久安,“行者虽万里,不持寸兵”。
完善合理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民众提供了一个尽展其能的理想环境,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填补着以官办企业为主体的经济架构的空隙,让整体社会经济更加丰满。
经济的良好发展促使北宁辖区物质极大丰富、政府储备充盈、民众收入逐年提高,衣食住行无忧。
因此,精神生活也就更见文明进步,政府建立的文化教育、科技开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体育娱乐等体系和设施等为民众们提供了优良的平台,使民众们的头脑变得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