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目的达到了
1922年5月30日,在朱迪和多诺万联合了一干对中国持友好态度的美国议员深入美国政界进行了一场艰苦的游说后,美国政府同时致函英国和中国政府,明确了自己的态度:美国无意参与由英国主导的多国联盟和中国的对抗,也不会偏袒其中任何一方。从发函之日起至可以预见的将来,在上述任何一方均不损害美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美国将严守中立政策。
康凡明白朱迪和多诺万能够说服现在的美国政府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因为目前的美国政府中存在着两股对立势力——一股倡导与中国保持友好合作,另一股是倡导压缩中国的发展空间,遏制中国的崛起,两股势力势均力敌,哪一方都没有绝对优势,因此就导致了中美之间一直维持现状,没有向更好的方面发展也没有形成敌对的状况。
朱迪和多诺万能够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凭借着俩人在美国政界的较深影响力,另一方面就是强大的中国现在已经能够对美国施加有效威慑,而从深层次来讲,这其实只是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做出的理智决定而已。
但无论是什么,康凡的目的达到了。
而在美国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后,多国联盟与中国的对抗开始明朗化并迅速发展为全面的恶意对抗,开始是逐步减少中国商品的进口,向出口到欧洲的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并加以各种各样的无理限制,高筑贸易壁垒。以强力手段逼迫世界上的一些弱国与小国采取与多国联盟同样的立场,后来就干脆驱逐中国驻多国联盟各成员国的外交人员,全面冻结与中国的双边往来,明确了欲重新夺回非洲、亚洲控制权以及恢复对中南半岛、加里曼丹岛等地殖民统治的意图,单方面针对中国关闭了苏伊士运河。
如此一来,往返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中国商船就只能绕道南非好望角,航线里程一下子增加了8千多公里,运输成本大大增加而且也充满了危险。已经改称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原北宁远洋运输公司出于安全和成本方面的考虑,关闭了这条通往欧洲的海上航线,转而改为从中国横穿太平洋到达美洲,将出口到欧洲的商品在美洲转载到美国或是其他美洲国家的商船上,由这些商船将商品通过大西洋送达欧洲,营运里程和运输成本也大幅度增加。
&e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