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第几次地站在机场上焦急而悲痛地开始等待天空中再次出现返航的战机,再次投入紧张的工作。
但返航的战机一次比一次少,受伤的战机和机组成员却是一次比一次多!做为对舰攻击主力的144架“天鹰-乙”战机到战斗结束后,除去损失的63架没有返航外,回来的战机都是伤痕累累!
激战日以继夜地进行着,缠斗在一起的国防军海军水面舰艇与联军战舰发生多次惨烈的近距离舰炮对决。
国防军的舰炮是射速快、射击准确,但最大口径的舰炮才130毫米,炮弹威力不足。联军的舰炮是射速慢、射击准确度不高,但口径大、炮弹威力也大,尤其是那些战列舰、战列巡洋舰以及轻、重巡洋舰上的主炮口径都在150毫米以上,口径最大的竟达381毫米!只要命中一发这种大口径炮弹,国防军的战舰就无法承受。因此,双方的损失都是巨大的。
国防军水面舰艇部队的24艘巡洋舰、30艘巡逻舰和36艘巡逻艇在阻击拥有舰炮优势的联军舰队的过程中,都是先发制人地在联军战舰的舰炮射程之外实施远距离鱼雷攻击。如果在鱼雷用尽后联军舰队仍没有被消灭或是被击退的话,才被迫使用舰炮与幸存下来的、仍具战斗力的联军战舰缠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阻止联军战舰前进。
好在参战的国防军海军舰艇部队都已全部换装了“鱼叉-丁”型制导鱼雷系统,对舰攻击力空前强大,联军舰队在遭致国防军舰队的鱼雷攻击后,幸存下来的战舰也已不多,而且国防军都是优先选择联军舰队中那些大型主力舰做为重点攻击目标,导致幸存下来的联军战舰大多是舰队中的次等战舰。
然而,即便是这类次等战舰,例如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等,在接下来的近距离舰炮对攻中也是国防军水面舰艇的强劲对手,致使参战的国防军的所有水面舰艇都是或被击伤或被击沉,无一幸免。
24艘“蛟龙-丁”级潜艇以及上百架各型战机也在持续不断的攻击中或被击沉或被击落或被击伤。如果不是有“北宁”特混舰队的3个航空母舰战斗群的3百架“奔雷”舰载机和18艘“大清-丁”级巡洋舰以及6艘“蛟龙-丁”级潜艇不断地分兵截击、往来奔袭、到处“救火”的话,印度洋上的国防军海军就将陷入无兵可用的窘境!
但依靠基地的就近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