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爷,给咱们说说西王那边的好吧?”
六爷来了兴趣了,天知道他只往湖北武昌跑了一趟,连李汉的面都没见到,却搞得他那扇子上黏上的四个字给李汉亲自给他题上的一样,吹得那是唾沫星子满天飞。
只是一群人说着说着,这话题不自觉的就跑到了将要开始的国会大选上,没办法,谁让最近整个国家都在盯着这事呢!
这边在聊,京城中,还有一处也在谈大选。
总统府宴客厅里,此时觥筹交错,宴席上,袁世凯正在与他身旁一位风度翩翩、气色极佳的长袍中年,极为亲热地说着话。
“任公,你打回国之后只往我这北京城待了一天,随后就是天南海北的到处跑,民主党多亏了你了,现在有了全国第二大党的声势。来来来,我敬你这一杯酒,咱们也算是老朋友了,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能够坐在一起喝喝小酒、畅谈未来、指点江山,这可是你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一桌酒席只有袁世凯跟被他呼为“任公”的中年人在,两个人说起话来也是感慨万千,一晃,就这么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
这个中年人,也就是几个月前刚刚回国、如今国内第二大党——民主党的党魁梁启超,年纪不到四十却是国人中名气最大的人物之一。他六岁学完五经,九岁能够写千字文章,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22岁就成为了戊戌维期间享誉全国的上海《时务报》的主笔。
他的一支笔,被许许多多的人认为是有魔力的,上过式学堂的青少年,无论赞成或反对,可以说没有没受到过他犀利的文字洗礼的不少青年读到他的文章都是如痴如醉,如癫如狂,甚至由此走上他本人所并不赞成的革命道路上去革命党元老谭人凤、胡汉民等人对于梁启没有什么好感,但也承认梁“启迪国人,功诚匪浅”。
戊戌百日维之后,梁启超不得不亡命*,一去就是十余年,如今才得回来不过,对于国内的政治,自清末预备立宪以来,他还是挥了相当大的影响力清廷派往国外考查宪政的五大臣的报告,就是他代笔的清末立宪派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团体“宪友会”,也是奉他为精神领袖。
此外,北方军界的“士官三杰”的吴、蓝、张等人,也与他交情深厚,蒋百里、蔡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