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明眼人都一目了然,至今为止地方但凡接到邀请之都督,均是以地方军务繁忙走不快为借口,拒绝了其的北邀请。然而,这蔡锷竟然在先给了他李汉两巴掌,派兵两路在川南跟他打了一仗,如今又被军政府的大军反攻入云南之后。在昆明召集各部会议,在会议发表了‘军人干政实乃大弊,松坡无望,却也有心以身作则,礼劝地方诸君放弃争执,凡是当以国事为重’的言论之后,竟然要在这个时候辞去云南都督!
蒋方震没开口,不代表蔡锷的心思他不明白,事实,对于蔡锷的决定他是十分钦佩的。蔡锷的心理与他完全相同,建立国防是他们的第一要务,只不过蔡锷在被困在云南这个国内最贫穷的省份之一,又受困于当地的恶劣交通,往西藏、四川、湖北发展就要跟势力远在他之的李汉碰撞,而南边的英法两国又在不遗余力的通过安南、缅甸两国骚扰云贵边境,种种掣肘令他根本无法获得足够的财力来建设他的大国防体系。相比之蒋方震无疑要比他跟张孝准二人幸运的多,这两年来他在武昌为李汉训练了近六万新军,跟高达近万接受过最低三个月培训的军官。正是因为有这么一个骨架,李汉才能在战后快速的扩兵十五个师。面前这个年轻人的手段比起暮气已深的袁世凯不差多少,如今他的年轻已经创造了太多的奇迹,兴许等半月后南北局势骤变,谈判在完成之后,这个国家半数都将落入他的掌握之中了。
蔡锷似乎又起了与他比斗之心,他打心中并不对李汉认可。就如他的通电一般,两人往来信之中,他多次指责蒋方震明知李汉以向洋人出.卖主.权等获得贷款却不制止他这种卖.国行为。如今在四川跟军政府打了一仗着实打醒了他,让蔡锷感觉到仅靠自己在云南建设,恐怕再给他十年,他也未必能够完成自己的大国防体系建设。当下在国内势力还在李汉之的便只有他心中不乏佩服的袁世凯了。蔡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却有锐利的眼光和深刻的鉴别力,他何尝未看透袁所欲建立的只是为个人争权位的军队而非为国家御侮的武力呢,但是他很想将计就计,假手袁以完成现代化的国防。他认为家天下已非时代所许,新军人而施以精神教育,其思想及信仰必然和过去只知效忠个人的奴才式的军人不同,所以他很想吞下袁的香饵,进行其化私为公的建军工作。
打心眼里,蔡锷已经做出了选择,却是准备接受袁世凯的邀请北,就如蒋方震为李汉训练国防军一般,他要为袁大总统训练民国真正的国防军。
&em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