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正在进行的中俄战争,就是国运之战。赢了,中国无需国外承认,国人们就能甩掉身上列强半个多世纪加注在身上的沉重包裹,重新昂头挺胸的直面洋人。
国内各个学校的年轻人再也待不住了,奔出学校和家中,去抢购各个报社近乎相同,但在他们看来却极不相同的战情号外。然后与同样兴奋不已,但却是素不相识的路边的行人,欢呼拥抱,享受这难得的欢畅、喜悦,年青人们一边高喊着口号,一边激动的擦拭无法自抑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
那些年长者们,则以东方人特有的含蓄、深沉,或买上一份报纸坐在茶楼酒馆来一杯清茶,在茶水的清香中细细地咀嚼字里行间的甜蜜和喜悦,任由痛快、激动的泪水满面横流,嘀嘀哒哒地浸透手中的报纸。或者干脆买份报纸,仔细对照着报纸上给出的小块地区坐标,找寻中国伏击俄国哥萨克骑兵师所在的地理位置,以便记下这个让人激动的地方的位置。
随后的几天里,家里稍微有些条件的都买了幅亚洲地区在家里,连带着倒也带动了国内地图出版商的销售。
不外乎上了年纪的国人如此表现,自打他们从记事起,就没听说过前朝满清的军队打败洋鬼子的事情,一次次的对外战败、割地赔款,麻痹着这些年长者的神经。此时即便只是一场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胜利,也足够他们流下这激动、兴奋,而不是过去那种屈辱的泪水。这几天不知道多少粗通笔墨的文人挥斥方遒,一首首慷慨激昂的诗词中,他们心中的兴奋与激动跃然纸上。
西安新建使馆区,英国公使馆内。英国公使巴尔特也手持着一份情报看得时而皱眉,不仅是因为手上的情报内容,还因为此时在使馆区外面的街道上,中国的那些学生跟年轻人们,正在组织一场支持前线国防军的盛大游行活动。
一个哥萨克骑兵师被中队击溃,巴尔特的眼光并不如中国的绝大多数升斗小民一样,眼光仅仅局限于这一场小小的战役胜利。他的眼光看得更远,也必须更远。
中国人又往前线增兵了,而且那位大总统跟同盟国之间的接触越发频繁,最近更是以防范本国民国冲击协约国在华机构的名义,要求派兵暂时进驻租界,而且态度十分强硬。中国国内已经断绝了向协约国输出一切物资,那位大总统刚下前线转达了全力反攻的命令,中国的军队又在阿尔泰地区开辟的一处战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