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集团军推进了40公里,第7集团军只推进了15公里。按原计划,西南方面军进攻后,西方面军应该在8月18日投入进攻。但是总参谋部将行动推迟到22日,这样西南方面军成了孤军作战陷于困境。勃鲁西洛夫遂下令停止进攻,不过计划中突破奥匈军队防线的目的已经达成。
只是,虽然俄国总司令部立刻给勃鲁西洛夫送去为时过迟的支援,但这些支援是用马拉货车在满布车辙的泥路上费力地慢慢运来的。而奥匈帝国东线防守北部的惨败也震惊了这个国家,因为现在这个国家的主力都集中在南线跟法国和意大利对峙。奥匈帝国满以为他们主动减轻了东线的压力,就会令俄国趁机抽调更多的兵力往远东,去跟中国争夺外蒙。而德国人也是默契的打得这个‘如意算盘’,暗中从东线抽调兵力,放松东线对俄国的压力,也是希望俄国能从东线抽走更多的军队派往远东作战。
结果,当他们安排在东线的二流部队惨败之后。德奥两国高层大为震怒,虽然俄国因为被德国打怕了不敢向德国东线阵地发动进攻,但是盟友奥匈帝国东线的溃败,也令德国可以‘轻松一下’的战略破产。
当下,德国立刻从西线跟国内抽调了九个师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运往奥匈帝国。而奥匈帝国也从当下从塞尔维亚及南部战场上抽调了二十个步兵师北上。同时,保加利亚也遵循盟约,向奥匈帝国派遣了四个师的援军。作为欧洲铁路网最发达国家之一的奥匈帝国自然运输要比俄国来的便利的多。
当8月24日,勃鲁西洛夫收到了来自国内的第一批军事物资,已经恢复了战斗力要继续往南进攻一鼓作气打垮奥匈帝国时,奥德保三国联军已把战线稳定下来。25日开始,三国联军转入战略反攻之中,对俄国的薄弱据点的反复反攻仅用去三天就从西南方面军手中夺回了许多战线,尤其在卢茨克周围。尽管缺乏充分的后备军和军火,勃鲁西洛夫仍旧固执的坚守从奥军手中夺来的六十英里土地的大部分,只是他的顽固不退兵的战略,却令手中的近五十万俄军逐渐陷入了奥德保三国联军的包围之中。
战斗直到8月30日,奥军、德军、保军虽然付出了九万人的伤亡代价,却反过来完成了对俄国西南方面军的反包围。在短短的几日战斗中,同盟国三国共集中了3700多门火炮跟974架飞机,在奥匈帝国全力保证联军的物资供给之下,仅仅一周的时间,俄国西南军区便损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