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给全部封死,留给后人开山立派的路自然也不多了。甚至曾经巨人留下的那些难题,能解决的也解决的差不多的。
剩下的诸如np问题,湍流问题,霍奇猜想,黎曼猜想其难度跟意义都已经快要跟哲学问题持平。
至于在现代数学体系的基础上,开发出类似于微积分、拓扑学等能经得起验证跟推广的新的数学体系,那难度甚至比解决以上猜想要更高。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数学家而言,他们所能做的也就是挑一挑哪位前巨人的肩膀够高,够宽厚,站上去能稍微多看点风景,顺便留下自己的脚印。
甚至有人悲观的断言,受限于人的寿命跟人的生理规律,地球的科学发展将会停滞很长一段时间。
除非生物技术能重大突破,大幅度延长人类寿命,又或者延缓人类衰老进程。否则仅靠目前人类短短不到百年的寿命,光是学习前人的理论,将知识融会贯通,都要完整耗费一生学习、思考、创新能力最旺盛的那段时间。
还要再此基础上做出成就,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如果一篇论文要求真要那么高的话,那些主要发表理论向成果的科学杂志就算都改成年刊,也未必有足够的内容发表。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乔泽打算以群智框架为底层逻辑,设计一个能够帮助他快速索引论文的智能助手。
乔泽对这个智能助手的要求是,能快速的在互联网上爬取各个刊物论文的主要内容,并对智能化的针对每篇论文按照不同的价值打上标签,将最有价值的文章纳入系统数据库,可以供他随时查阅,对于价值较低的论文能自行总结出其有价值的部分直接存档,至于其他被归类为无价值的论文则直接屏蔽。
这样,等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乔泽便也不需要人帮他极为辛苦的在屎里淘金了。
很多时候淘出的还不是金,只是沙。
……
“乔泽,你还在忙呢?”
下午四点,当苏沐橙上完主打随意的所谓保密原则课程来到课题组新的据点时,乔泽还在电脑前忙碌。
爬虫程序早就已经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