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的标准模型。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顺利解开微观世界的诸多谜团。就比如曾经乔泽提到过的中微子质量之迷。
虽然乔泽偏执的认为,多花费一段时间,他应该也能找到答案。但如果有人能跟他一起去思考这个问题,也许能让这个进度加快。
而且他能省下时间去做些别的事情。
自从开始接触课题研究,乔泽也发现了,如果他的专注力始终思考在同一个问题,的确更容易感觉到疲惫跟受限。
所以当李建高认真提出意见之后,乔泽思考片刻,便很慎重的点头应道:“行,我这就开始写论文。你觉得这篇论文投哪家期刊合适?”
李建高想了想,说道:“普林斯顿的《数学年刊》吧,世界数学影响力最大的顶级期刊。”
乔泽点了点头,然后用他电脑上的智能小助手直接打开了这家期刊的官网。
怎么说呢,网站首页简洁到让人发指。
左边一排按发表时间的论文分类检索,右边就一张封面,提供了编辑信息,投稿指南,联系方式和订阅价格等基本的信息,没有半点李建高口中那种顶级期刊该有的气势。
不过这挺符合乔泽的审美。
数学其实不需要太多虚头巴脑、花里胡哨的东西。又不是时尚杂志。
此时李建高已经站了起来,走到了乔泽的身后。
看了眼乔泽的电脑屏幕,忍不住说道:“你别觉得《数学年刊》影响因子不高,官网简单啊。虽然影响因子只有2.9,甚至还没你之前投的那些数学杂志高。但你要知道这家期刊每年刊登的论文不足百篇,而且大都是纯数领域的,引用量本就少。而且其中许多文章的证明都被改成了教材,因为教材重新编纂的时候会更注重证明过程跟叙述方法,所以之后的引用都会直接选择教材而不是原始论文。
这才是《数学年刊》影响因子较低的原因。这么说吧,整个华夏,从建国开始算起,在《数学年刊》上发表的论文应该还没超过两位数。而你,乔泽,如果这篇论文真能在《数学年刊》上发表,可以说就在世界数学界站稳脚跟了。大家不会再把你当成学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