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出来,资源必然会开始出现倾斜。这跟乔泽涉及到的人工智能领域还不一样,虽然乔泽一样提出了数学理论向的研究,但已经证明了其应用价值。
其实不太需要为数不多的基础研发资金,自然有核高基跟社会领域的资源直接跟进,就比如西林立橙科技跟有为集团的合作。
但单纯做出杨-米尔斯理论证明就不一样了。
这是真正纯基础理论向的研究,推动的是整个学科的进步。但同时这种理论向的突破,应用到现实产生经济效益,往往是以十年甚至数十年为单位计算的。
更重要的是这些纯基础理论向研究并不能直接产生效益,产生效益的是根据这些基础理论发展出的新技术。
毫无疑问前者的难度更大,尤其是在科技发展停滞的年代,每次突破都可能需要数十年的积累,但偏偏这些论文并没有所谓专利跟著作权的收益,只能依靠不间断的持续投入。
这也是理论学者要么一辈子默默无闻,要么声名远扬甚至载入史书的原因。
但基础理论向的投入就那么多,如果真确定了乔泽的思路没问题,这就牵扯到资金的分配问题。甚至可能主导资金分配的问题。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存在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纠葛。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都一样,从来就没变过。以后也很难有改变。
……
周二下午,华夏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办公楼的三楼小型会议室里,两位院士刚刚看完了乔泽的发布会视频,正坐在各自的位置上沉思着。
“老张,你怎么看?”良久,其中一位院士开口问道。
开口的院士是周良,现在担任院里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的主任。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