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说高中阶段的基础有多重要,但如果高考能考高分,起码证明了智力水平已经能跟得上课程了。
至于那些特招的竞赛生,那又是另一个位面的存在了。
不过这种事情爱德华·威腾还真不好劝什么。
毕竟两个国家教育模式不同。在美国上名校推荐信可比所谓的高考分数重要的多。而且像普林斯顿这样的名校,是面向世界招生的。总不会缺少生源。
不过看着杨选清纠结的模样,爱德华·威腾还是决定说两句。
“其实我觉得你大可不必为这种事情纠结。如果乔泽执意留在西林工大的话,也许很快西林工大就不会只着眼于华夏了。起码我觉得乔泽肯定的眼界肯定不会如此窄。更何况你担心也没用,我觉得乔泽今年肯定会拿到诺贝尔奖。
除非瑞典皇家科学院已经不在乎诺贝尔奖的公信力。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西林工大将成为华夏本土第一个培养出诺贝尔奖的高校。所以不管是华清,还是燕北,起码在国际声望上,很快就没法跟西林工大竞争了。”
杨选清无奈的看着爱德华·威腾。
好吧,这些西方学术大佬是懂安慰人的。
这大概是告诉他华清跟燕北依然是同档次的高校,只不过两家学校未来都没法跟西林工大比而已。
不过往这个方向想想,心情还真是好了许多。
如果连爱德华·威腾这样的国际学术界大拿都持这种看法,那他的纠结的确毫无意义。
说起来他不过是个小教授而已,这大概应该是学校高层应该考虑的问题。
可惜了,杨选清属于标准的华清本土派,他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博士都是在华清读的,这个时候自然觉得很憋屈。
“对了,既然你也觉得乔泽应该拿今年的诺贝尔奖,那么你会为他写一封推荐信吗?”杨选清好奇的问了句。
没错,诺贝尔奖候选人跟院士一样,是推荐制。
有资格推荐的机构跟个人会把自家认为应该拿当年诺贝尔奖的名单报送给瑞典皇家科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