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而不是西林的名义命名这个奖项,就是要第一时间来获取足够的关注度跟话题度。
毫无疑问,这个奖项一出,话题度直接拉满。
首先引发热议跟许多不满的就是这个科学类奖项没有用其他自然科学类奖项普遍施行的推荐制。
要知道在社会所有领域任何普遍施行数十上百年的规则,都是有固定受益人群的。
尤其是这种推荐制。
针对诺奖而言,只有其管理委员会认可的机构或单位以及前诺奖获得者或其他指定的个人写的推荐信才会被认可。
哪怕从世界范围来说有资格的单位跟人可都不多。
所以对于有资格推荐的单位或者个人来说,这本就是一种隐形的权利。
今年是否推荐,又推荐谁,是件很主观的事情。
不排除有单位跟学者是真的完全以学术成果为出发点,来履行这项职责。但总有人会利用这些权利来变现。
为什么我不推荐他,却要推荐你?!
更别提只要是人总会有亲疏远近跟好恶。
现在乔泽奖不但对标了诺奖,还要将这项权利从大家手中收走,这就有些过分了。
尤其是对于许多学界的大佬来说,显然不那么让人舒服。
曾经做出了那么多贡献,一个他研究领域的学术大奖,连推荐资格都没有,完全由人工智能掌控,这多少有些过分了。
其二就是评审规则了。
候选者直接在网站公开,所有成果转化为贡献度直接打分,排名实时展现?
这是要把学术领域每个人的贡献度直接量化?
虽然说豆豆把算法公开了,但凭什么一个人工智能能给学者们的贡献度进行排名?!
还有那个让人诟病的公示期。
科学类大奖还要公示的?!
没听说过啊!
这是评奖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