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通过教育使天下人知道礼、义、仁、善,这还不够。知行合一,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所以还需要一些外在的辅助力量来完善。”
所谓的辅助力量就是法治。徐京墨引用的是《冠子度一》中的“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
这句话意思是,法律是统制万物的根本法则,只有坚持法治,才能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
文帝听信仁善之言,认为人皆为善,不应该用刑罚去处置本性为善的人,随即废除了所有的刑罚。对待犯罪/犯错的人,也只有口头教育。然恶人不会因为被人说教几句就变成好人,相反因为没有惩罚,他们作起恶来会更加肆无忌惮。
故而废除刑罚之后,社会就变得越加混乱。若是依法而行,就不会出这样的问题。
徐京墨如今不过只有十岁,这番论述却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无论最后结果如何,他的学识已经被在场的学子所认可了。不知是何人带头,那掌声一经响起,久久不绝。
他的观点并非是完全遵照荀子的思想,而是认为德治与法治需的要结合。因为一味言法,那么何人立法、何人执法、何人守法,最终的原点还是回到“人”,“尚贤”才是核心。
第三场的比试没有分胜负,因为各自言之有理。但是不少人心中是偏向于徐京墨的,只是孟子的仁政说乃是当今的执政理念,所以无人敢说这个观点的不是。
虽然这约战没有分出什么胜负,但是两所书院都赢的了百姓的认可,这才是读书人,这才是做学问。
正准备离去的徐京墨被陆鹏程喊住,“徐兄,可否借一步说话?”
徐京墨不明所以,但是还是跟着他去到了一旁的角落里。
“我一早就想见你一见,只是没有合适的时机。”
徐京墨很确定自己与他并不相识,所以很纳闷儿,“不知陆兄寻我何事。”
“只是帮某人带句话,健在,好好活着、自有相见之日。”说完,陆鹏程就离开了。
他跑去府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