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性之德,即人性之中固有的德行,《中庸》中的结论是“仁”和“智”,要有仁爱之心,也要有智慧去完善一切。何谓合内外之道,是说内在的德与外在的行为要结合,使得内外一致。
中庸讲究的是不偏不倚,所以内也好、外也罢,都不是可以独自存在的,相辅相成才是世人所应追求的。
徐京墨的延伸,谈到了知行合一,这也是内外相合之道。
答完这三题,徐京墨已经感到肚里空空了,于是放下笔,收好卷子。拿出撕开烤鸡和馒头吃了起来。顺便准备好茶水,即可以清楚那油腻的赶紧,又能提神。
他想着之前了解到的情况,柳家今年下场的学子颇多,而且府学里也有不少学子将《春秋》列为本经,这样看来,他选择《礼记》会更好一些。
等他吃完、喝好,又取了帕子净手,才去翻看五经的题目。看了《春秋》和《礼记》的题目,《礼记》的难度高一点,但是对他来说没什么差别,所以他选择《礼记》。
出题人也是个有意思的人,四道题,第一题的难度最大,之后三道不过尔尔。若是考生心态不好,看到这第一题,恐怕就开始慌了。
徐京墨准备先把后三题的草稿写出来,写了布置多久,他感觉手腕都酸了,虽然没写完,但是这天色已暗,再要答题需的要点了火烛才行。剩下的时间还多,他也不着急,干脆就收了试卷吃饭睡觉。
这号房的大小可真不友好,他才十三岁就已经没法打直腿睡了,看来科举要趁早,至少能少受些罪。
听着周边学子奋笔疾书的声音,他沉沉地睡了过去。这一觉睡的还算安稳,起来后活动了一下自己僵硬的四肢,吃了点东西,喝了点茶,才又开始答卷。
看了眼昨天的草稿,个别的地方修改了一下,然后开始誊抄。全神贯注的答题是注意不到其他事情的,等他誊抄完,手腕的酸涩感已经在提醒他休息了。放下笔,看回到第一题,题目是礼云玉帛学然后。
这明显是一道截搭题,徐京墨思量片刻,提笔写下“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故学然后知足,教然后知困”。
第一句出自《论语》,是孔圣人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