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今年可就有六百头了。”
“潘大人,小牛崽刚出生还不能下地干活儿的。”
“明年肯定可以,说不得日后我渔阳可以实现十户一牛
。“现在连百户一牛都还达不到,若是真能十户一牛,渔阳在齐朝都算是头一份儿了。
徐京墨看他兴致勃勃的样子也不反驳他,转而问他,“潘大人觉得这牛如何安排才好?”
“不如优先国有再百姓?”
“百姓之间如何分配?”
这个问题难到潘大人了,见他不语,徐京墨又问旁边的吕勤,“思齐觉得呢?”
吕勤想着徐京墨过往的形式风格,猜测着说“按承包的国有土地多少来分配。”
徐京墨点点头,“承包的多,说明过往种地种地好;不仅承包的多,自家的地也多,总不能让勤快、朴实的人吃亏。”
言下之意就是赞同吕勤的想法了,潘大人也觉得不错,他对吕勤的感官一直有些复杂。因着吕布政使,吕勤轻轻松松就被徐京墨带在身边,说是言传身教也不为过。但是吕勤脑子灵活,做了不少的实事,也没因为他父亲的原因及推卸责任、抢别人的功劳。
徐京墨不在意他们之间的一点小摩擦,只要不影响公事,就随他们去。“那今年的耕牛如何安置,就辛苦二位大人了。”
潘大人本以为这差事会被交给吕勤,没想到还能有他一份儿,立时变得喜笑颜开。吕勤自然没有异议,他很清楚在渔阳,差事是干不完的,只要做的好,就一定还有其他事在等着他。
徐京墨把差事安排出去,一身轻松地回到家里,观言就送来了京都的来信。京都故人很多,但是这封信,他心里有点猜测,拿着信径直去了书房。
果然是罗浩的信,他考中后留在了京都,因为在木工一道有些见解,被工部要了去。他现在在工部营缮司任职,因为家势的原因,他比其他人都清楚徐家的往事。早在徐京墨给他去信之前,他就在暗地里查探。
也不知是他运气好,还是怎的,还真叫他摸到了一些线索。当年齐武帝修缮圣恩殿有一个账本,那个账本就是徐家翻案的关键所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