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据说,这是皇上和朝中大人们互相妥协的结果。皇上最开始要的是不分男女户籍,所有人都能参加科举,也就是所谓的“举贤不论身世”。
此举引起了朝野震动,不考察家世,若是让唯利是图的小人当了官,如何让百姓信服?
面对一众引经据典、义愤填膺的臣子,皇上从谏如流,先是改为,“有举人以上作保、本地父母官开具无犯案、无不孝不悌凭验之人,方可参加科举”。
诸位大人见皇上并非听不进劝谏、任性妄为的昏君,态度也变得柔和了不少,只是,这范围还是太大,怎么能保证地方官员不被收买,不给无德之人开具凭验呢?
皇上是个明君,被连驳了两次,也没有动怒,只是又退了一步,既然如此,那就再缩小范围,清白人家才能参加科考,身世不清的,只能考女官,不能入外朝。
大人们虽然都是一心为国的忠臣,可也不能不给皇上面子,皇帝喜欢用女官,也是在潜邸里养成的习惯。
这条改了又改的施恩令,经过一整年的商议,终于在年尾得以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