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芜县就在其中,时间还是今年开春的时候,说是发生了大旱灾,需要十万两赈灾。
第362章 女公子(34)
“短短数月,饿孚遍地的芜县变得热闹非凡,就是田间地头的庄稼,长势也都很好,这恢复的速度,是不是太快了些?”
“发现问题后,我又私下偷偷跑到那些受灾的其他地方查看了一下,无一例外,都是假的。”
“谎报灾情,贪污赈灾银?”苏晚忍不住问道,“可青州若是年年上报灾情,等着朝廷拨赈灾银,即便是每次的数额不是很大,前前后后,也会有不少,怎么会没有人来巡查?”
“所以,他们并不是等朝廷拨款,而是上奏请求“监生”名额。”陆九说完,向苏晚问道,“你听说过捐监吗?”
“捐监?”这个词,苏晚是知道的,“捐监是指出现灾情后,朝廷组织捐款赈灾,然后给那些捐得多的富户,每人奖励一个“监生”的资格。”
“就是这个。”陆九继续道,“朝廷早年其实已经废止“捐监”。但前几年,青州大旱,民不聊生。可那时候,国库空虚,派下来的赈灾钱款,根本就不够用。”
“为了解决青州的问题,四皇子提议恢复“捐监”,以此筹措赈灾银。青州当年,也是因此渡过了难关。”
“可是自那场大旱之后,青州却又时不时地经常遭灾,虽比不上当年的范围大,但也总得处理。刺史陈秉渊便向朝廷申请“捐监”的名额,以此方式来赈灾。”
“这样,青州虽有灾情,但是却并不需要朝廷拨款,只需批准一些“监生”名额即可。”
“只不过,除了几年前的那场大旱灾是真的,后面的那些灾情,十有八九都是假的。”
话到这里,苏晚还有什么不懂的。
“也就是说,刺史陈秉渊受当年的赈灾方法启发,开始谎报灾情,获得“监生”名额后,再以捐监的名义高价卖出。而得来的银子,也不需要赈灾,全部都成了他自己的。”
“不止,还有税银。”陆九补充道,“因地方受灾,朝廷会减免赋税,但是实际情况就是,青州的赋税,还是会照常收取,甚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