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就要崩盘了。
打听到这些,童晓曼自然就放弃了送文艺过去参加的想法。
她觉得这节目要凉了,凌穗岁却认为,莫子晴不会那么容易放弃。
果然,她几乎是壮士断腕般舍弃了男演员——男明星更容易走流量捷径是圈内常识。抛掉这部分,想捞快钱的公司就会立刻退出。
在大家都以为这买卖做不成时,她却趁着局面还没彻底崩溃,干脆利落地抛出了最大的饵。
小打小闹没意思,要搞就资源倾斜搞个大的,这些平台和公司难道不眼红凌穗岁身上的价值吗?
像凌穗岁这样又有观众底盘,还能扛商务,甚至还能带飞同事的演员,在圈内叫人又爱又恨。
爱她当然是因为她能带来利益,恨她是因为利益不止带给自己,还有可能带给竞争对手。没办法,谁让她自己出来单干,任何公司都管不了她呢。
要是能培养出“凌穗岁2.0”,哪怕是青春版、低配版,平替版,他们做梦都会笑醒。
虽然这个2.0需要通力合作砸出来,不独属于哪家公司,但总比话语权特别大,想找她合作就只能捧着的凌穗岁要好得多。
“不愧是她。”凌穗岁感慨道,“莫子晴太会瞄准焦虑和需求了。”
而且,莫子晴能画成这张新的饼,她竟然也被动地帮了点忙。她拿到的奖项越多,星光越盛,资本想复制、取代她的心情就会越强烈。
凌穗岁只要稍微想想,就能猜到莫子晴是怎么给这些公司算账的。
同样是捧新人,影视剧花那么多钱,才两个主角名额,观众还未必买账;但选秀可以广撒网,谁能起来就让谁上。这不比s+的影视剧性价比高?
选秀还可以边拍边播,根据效果调整资金投入,拍的短片也可以追实时热点。不像影视剧,制作周期那么长,一开机就被套牢了,没有综艺那么灵活啊。
至于这样培养出来的演员,到底会不会演戏,估计是不在莫子晴关心范围内了。
唉,凌穗岁在心里叹气。
&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