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王姐也有点后悔自己刚才的心直口快,这其实不是她的性格,可见得身为经纪人如果对自家艺人有太多的欣赏,太过站在他的利益上考虑问题确实会有不小的弊端。她暗暗告诫自己,情感上要疏远点方家明,要继续公事公办地对待这棵未来的摇钱树——虽然他目前替公司赚的钱还不多,但是毕竟也是公司顶梁柱一样的人物了。
想到这里,她笑靥如花,亲切地揉了揉方家明的头发:“没事,我也看过剧本了,后来他不再纠缠女主,出去建功立业了,观众们一定会对他重新改观的。”想了想,她又提醒方家明:“这部剧场景设置繁复,估计跳拍的时候比顺拍多,你每天晚上看通告的时候仔细一点,第二天演出时注意人物形象气质心态的转变,肯定没问题的。加油。”
方家明苦笑,他不太认为观众会喜欢后面的项驹,他前两天已经被安排着跳拍过接近结局部分的戏,项驹仍然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人物形象。如今多说也无益了,他只能苦闷地天天打起精神工作。在片场里候场的时间远远比演戏的时间长,对非一线演员来说,演戏还不算累,等戏更痛苦。别人在演的时候,自己就全套戏服加妆发在一边苦等,常常一等就是七八个小时,又闷又热又无聊。上进如他把这些时间当成了另外一场默剧演出,演出的中心思想就是“我很努力,很敬业,还很有天赋,我很有潜力。我不喜欢闲聊,不喜欢看手机,不喜欢跟女演员、女群众演员打情骂俏”,在他自导自演的默剧里,他要么背台词要么认真观摩其他演员的表演,就算是要发呆,也是对着剧本发呆,一副琢磨沉思的样子,他希望导演副导演执行导演能注意到他,从而衍生出其他的演出机会。
现场的大佬们有没有注意到他是个疑问,但是他明显比其他人更疲倦更心累是肯定的,这些内耗天天积累下来非同小可。他未必卷到了其他演员,但是首先把自己的心态都卷得焦虑异常了。
方家明还发现,在大制作中更容易暴露出他身为非专业科班出身演员的不足之处,远景、中景、近景、特写,一段戏往往要拍个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他那几十个字的台词居然并非越说越顺,而是越说越忘,情绪也从饱满到单薄贫瘠。科班出身的吕力则不会这样,他大概是一边演一边在心里自省,往往还能越演越好。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