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因为设在洛阳鸿都门,正规我洛阳令辖内,我还得替天子分忧,带头送自家子弟去捧场。”“咱们庐江周氏本就子嗣不旺,适合上学的也只有阿玢,可他已经回了庐江老家读书。那在京师的只有堂兄之子阿晖了。”钟氏夫人所说的阿晖是周瑜的从兄周晖,周异堂兄周忠的儿子。今年十四岁了。 而周瑜长兄周玢,因身体不好,不习惯北方的气候,便和母亲如夫人王氏一起回了庐江舒城老宅。“咱们周家好歹也算士族大家,只有一个子弟去怎么可以,弄不好被那些宦官挑剔,会很麻烦。”周异沉吟了一下:“就让阿瑜也和阿晖一起去吧。”“什么?夫君是开玩笑的吧?阿瑜还不到三岁,还要带着乳母嬷嬷,这不是去捣乱的吗?”钟氏不以为然。“我看可以,咱们阿瑜聪慧伶俐,也未必就比那些八九岁的孩子们差。至于市井小民的子嗣,怕是十几岁的孩子也未必能比阿瑜懂得多呢。更何况,杨郎中的幼子杨修,蔡议郎的女公子蔡琰也都去,小孩子们认识一下不也挺好。将来大了也要做个朋友嘛。”周异劝解道。钟氏见丈夫心意已定,便不多言,点头答应。周异完全没有料到自己的小儿子周瑜竟然对去鸿都门学一点都不怵, 相反,还十分高兴和积极。那里除了专门安排的教授低龄稚童的先生,还有一堆保姆。各家贵族奉天子命必须派子侄入学,成年的半成年的世家子弟不愿意与市井小民为伍,于是为了完成皇命,很多世家派来的都是三到十岁的小童。反正学学书法,绘画,再练习琴箫乐理,也无甚坏处。只是这样一来,几乎每位学童都带有乳母或者嬷嬷。为了上学,周异提前给儿子取了字。希望儿子们有美玉一样的人品气度,周异家的两个儿子都以玉为名。长子周玢,字公琪。他的名和字都是美玉的意思。而周瑜的瑜字,更是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山薮藏疾,瑾瑜匿瑕。“”阿瑜, 你过来”周异招呼小儿子和钟氏夫人到书房。“阿瑜,明天就入鸿都门学了,阿爹给你取了个字。以后同学之间,先生之间,都要称呼你的表字,才合礼数。”周异看着漂亮儿子脸上那放着光彩的溜圆的大眼睛,故意逗他:“阿瑜,考考你, 你觉得爹爹会给你个什么样的字?”“大哥名玢,字公琪,都是美玉啊。阿瑜的瑜字也是美玉。。。嗯。。。叫。。。公。。。”小周瑜仰着脸,圆圆的眼睛眨了眨,长长的向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